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综合 >> 
全球观察:青报快评|讲好工业遗产新故事

时间:2023-06-27 07:30:31    来源:青岛日报社/观海新闻


(资料图片)

如何让工业遗产“活”起来,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道必答题。日前,规划中的青钢遗址公园正在加快栽植乔木、地被和草坪。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老厂区,通过更新改造,将实现从工业烟火到缤纷生活的华丽转身。

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。青岛是一座工业底蕴深厚、基础扎实、门类齐全的城市。从开埠到今天,在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,青岛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,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,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工业遗产。这些工业遗产大致分为两类,一类本身仍在从事工业活动,另一类则已退出工业领域,丧失原初功能,成为“工业锈带”。如何将“工业锈带”转变为“生活秀带”,进而打造成“发展秀带”,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
对工业遗产而言,保护不是唯一,发展才是重心。后工业时代,工业遗产并非“包袱”,只要利用好了就能成为“宝藏”。而开发利用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文化价值,是解决工业遗产问题的关键。近年来,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,一大批原先“藏在深闺无人识”的工业遗产,已成为文化艺术、休闲消费的空间载体,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,也为城市留下了一抹“工业乡愁”。

工业遗产活化,关键在创新创造。当前,北京、上海等众多优秀活化项目告诉我们,只有让工业遗产“活”在当下,才能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。一方面,要创造性转化,通过合理规划下的市场化开发,为保护工业遗产找到资金来源,聚集社区再生所需的人气,将保护落到实处。另一方面,要创新性发展,因地制宜,更好地与城市更新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机衔接,找到适合其空间的新功能,满足群众需求,融入现代生活。

利用好工业遗产,既要传承记忆,也要讲好新故事。当前,青岛一些工业遗产已经“活”了起来,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。但也应看到,要想让这些工业遗产“长红”,还需进一步下功夫。比如,青岛啤酒博物馆利用文化创意和高科技元素,推出沉浸式实景剧游,把参观变成了一部“流动的博物馆大戏”。去年,仅这一个项目就带来了3万多名游客。这种有效利用工业遗产价值,创新情景体验的做法,具有借鉴意义。

未来已来,关于工业遗产的探索才刚刚开始。包括青钢遗址公园在内,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正与城市一道拔节生长,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。(鞠培霞)

责任编辑:周晓

标签: